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政治史專題
Seminar on Political History of Taiwan 
開課學期
102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國家發展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邱榮舉 
課號
NtlDev5312 
課程識別碼
341 U375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9,A(16:30~19:15) 
上課地點
國發206 
備註
與薛雲峰合開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21NtlDev5312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一、課程宗旨 :
1、培養對台灣研究感興趣的專門人才。
2、教導學生對「台灣史」與「台灣政治」有一深度的認識和理解。
3、培訓學生懂得如何創作一優質的論文。

二、課程內容 :
1、 探討台灣史中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之主要特色,特別是戰後臺灣政治。
2、 協助研修同學,以臺灣政治為主軸,來探索整體臺灣的發展史中,在各個階段的臺灣政治,其主要重點為何?具有什麼特色?對整個臺灣的發展有何重要性和影響?並簡明扼要地予以討論、思考與反省。
3、培養學生理解史觀的結構性詮釋,培養研修同學在分析臺灣史中的各項政治議題時,能增強其胸襟與宏觀視野,具歷史觀和國際觀,如此將有助於公正、客觀而理性地批判臺灣史,進而能更清楚地剖析臺灣其他層面的問題。
 

課程目標
一、教學目的 :
讓選課學生對整個臺灣史做一全面性、結構性以及有系統的閱讀與討論,引導學生對臺灣史能有深度的認識與理解,並提供多元史觀以探討台灣政治、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脈絡。

二、教學目標
1、 期使學生能以台灣為主體,重新反思台灣各族群的競合關係;其中來自漢人政權的強勢掠奪與同化,當前的台灣政治與政策應如何反饋與反省。
2、 期使學生掌握台灣史上各階段的政經發展脈絡,緊抓時代主軸與政經關係之關連及其特色。
 
課程要求
基本規定 :
(一)實施學術論文寫作訓練:擬針對研修學生所提交之各種報告(包括口頭報告之書面文件與學期報告),嚴格要求研修學生務必懂得學術論文規格,其學術產品必須符合學術論文規格。
(二)實施報告和評論訓練:擬由研修學生就某一主題選擇一適當的研究題目,經本課程任課教師認可後,指導學生著手進行撰寫工作,每位學生的口頭報告,必須事先準備好一份書面文件,即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(主要重點包括:1.題目2.研究目的3.文獻回顧4.研究問題5.分析架構、研究途徑及研究方法6.大綱7.參考書目),作為期中研究報告。
(三)本課程研修學生必須繳交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(期中研究報告,此猶如某建築設計企劃書、某專案活動企劃書)和《學期報告》(term paper,即期末研究報告,此猶如某建物、某活動)各乙份。

注意事項 :
(一) 關於口頭報告之書面文件,即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(期中研究報 告)
1.範圍:報告人所選定之研究題目,應屬於本課程講授之範圍,且是經由任課教師所認可者。
2.口頭報告之書面文件,就是指在撰寫本課程之《學期報告》(期 末研究報告)之前,宜事先草擬的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,做為期中研究報告,而學生之期中研究報告成績,則以口頭報告之表現及其書面文件(即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)為主要考量重點。
3.一人口頭報告、兩人評論。
(二)關於《學期報告》(即期末研究報告)
1.範圍:研究題目屬於本課程講授之範圍
2.原則上《學期報告》(期末研究報告)是根據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(期中研究報告)所落實下來的學術產品,因而研究題目是一樣的,但有必要時亦可微調。若要大幅度變更研究題目,應事先徵得任課教師之認可。
3.字數:6000-12000字
4.撰寫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和《學期報告》,兩者皆必須符合學 術論文規格。
5.學術論文規格之自我要求,口頭報告與評論訓練之績效,皆須 在《學期報告》中儘量表現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中川浩一、和歌森民合著,1992,《霧社事件》,臺灣研究叢書T-29,台北:武 陵出版公司。
王甫昌,2004,《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》,台北:群學出版公司。
石守謙主編,2003,《福爾摩沙: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》,台北:國立故 宮博物院。
史明,1980,《台灣人四百年史》,上、下冊,台北:蓬島文化公司。
田弘茂,1989,《大轉型—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》。臺北:時報。
艾琳達,1997,《激盪!臺灣反對運動總批判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矢內原忠雄著,周憲文譯,1987,《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》,再版台北:帕米爾 書店。
朱德蘭,1988,〈清康熙年間臺灣長崎貿易與國內商品流通關係〉,《東海大學歷史學報》9。
尹章義,1989,《臺灣開發史》。台北:聯經。
伊能嘉矩,1985,《臺灣文化志》(上卷)。南投:臺灣省文獻會。
莊吉發,1999,《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》。台北:南天。
吳文星編,2001,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「四六事件」》,計畫主持人:賴澤涵, 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-五∼七0年代文獻專輯,南投:臺灣省文獻委員會。
吳密察,1981,〈1985年臺灣民主國的成立經過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 報》,第八期,頁83-108。
李亦園,1982,《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》,臺灣研究叢刊,台北:聯經出版 社。
呂亞力,1988,《政治發展與民主》,4版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呂亞力,1995,《政治發展》,台北: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呂秀蓮,1997,《重審美麗島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若林正丈著,吳密察審訂,洪金珠、許佩賢譯,1997,《台灣:分裂國家與民主 化》,東亞國家與社會(1)台北:月旦出版社。
邱榮舉,2002,《二二八事件與臺灣政治發展》,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補助專案之研究成果報告書。
邱榮舉,2002,《學術論文寫作研究》,台北:翰蘆圖書公司。
邱榮舉,2003,〈台大臺灣研究學程:「臺灣史專題研究」課程說明〉,台北:台 大國家發展研究所。
邱榮舉,2003,〈如何寫好優質的「學期報告」〉,台北:作者(講義)。
邱榮舉、蔡政文、張炎憲、戴寶村,2008。〈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研究(1949-1952)成果報告〉,台北: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。
何輝慶・楊智傑,2008,〈第七次修憲與中央政府體制的發展〉,載於李炳南主編《二OO五台灣憲政》,台北:海峽學術出版社,頁241~277。
吳學明,2000,《金廣福墾隘研究》(上、下)。新竹:縣立文化中心。
林宗宏、胡克威,2011,〈愛恨ECFA─兩岸貿易與臺灣的階級政治〉,收於《2011臺灣─香港社會學與社會意向研討會》論文集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。
周婉窈,2003,《海行兮的年代: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》。台北:允晨。
施正鋒,2007,〈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族群政治〉,《台灣民主季刊》第四卷第四期,台北:台灣民主基金會,頁1~26。
施家順,1995,《臺灣民主國的自主與潰散》,2版,高雄:復文圖書出版社。柯志明,2000,《番頭家》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。
高立夫等(Palph Clouhg,etal.)著,劉壽琦等譯,1986,《外國人看台灣政治》,風雲政治2,台北:洞察出版社。
曹永和,1979,《臺灣早期歷史研究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
連溫卿著,張炎憲、翁佳音編校,1988,《臺灣政治運動史》,臺灣文化系列001, 台北:稻鄉出版社。
連雅堂,1984,《臺灣通史》,修訂校正版上冊,台北: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 審委員會。
許介鱗,1996,《戰後台灣史記》(三卷),台北:文英堂出版社。
許介鱗,2001,《台灣史記》,(卷四),台北:文英堂出版社。
許達然,1999,〈清朝臺灣民變探討〉,收於臺灣歷史學會編,《史學與國民意識論文集》,頁41-211。台北:稻鄉出版社。
許極燉,1996,《臺灣近代發展史》,台灣文史叢書48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陳明通,1998,《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》,修訂三刷,台北:月旦出版公司。
陳明通,2005,〈台灣的憲政改造與兩岸關係~2005年任務型國代修憲的另一項意義〉,《國家發展研究所》第五卷一期,台北: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,頁 1~41。
陳芳明,1989,《在美麗島的旗幟下:反對運動與民主運動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陳其南,2006,〈社會分類意識與土著化〉,收於氏著《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》。台北:允晨。
陳翠蓮,1994,〈二二八事件研究〉,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,博士論 文。
張茂桂,2011,〈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後的政治、社會反應〉,收於《中國效應在臺灣研討會》論文集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。
黃昭堂著,廖為智譯,1993,《臺灣民主國之研究》,台北: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 究基金會。
黃富三編著,2001,《美麗島事件》,計畫主持人:賴澤涵,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 治事件-五∼七0年代文獻專輯,南投:臺灣省文獻委員會。
黃俊傑,1995,《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》。台北:正中。
黃俊傑,2000,《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》,台北:正中書局。
蔡淵洯,1985,〈合股經營與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〉,《師大歷史學報》13。台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
張炎憲主編,1996,《歷史文化與臺灣》,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(76-100回),台 北:臺灣風物雜誌出版社。
彭懷恩,1995,《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》,台北:風雲論壇出版社。
彭懷恩,1997,《認識臺灣-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》,中國政治系列26,台北:
風雲論壇出版社。
葉振輝編著,1999,《美麗島事件民間資料彙編》,高雄:高雄市文獻委員會。
管碧玲,1994,《民族主義與臺灣政黨政治》,台北:作者出版。
潘 英,1996,《臺灣平埔族史》,台北:南天。
賴建誠,2004,《布勞岱爾的史學分析》,台北:桂冠。
賴澤涵總主筆,1994,《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》,台北:時報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。
劉妮玲,〈清代臺灣民變研究〉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專刊(9) 。台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
薛化元,1999,《臺灣開發史》。台北:三民。
薛雲峰,2008,《快讀台灣客家》,台北:南天書局。
薛雲峰,2009,〈臺灣客家史觀─以義民與1895乙未戰爭為例〉,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。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。
羅致政編,2010,《ECFA大衝擊:臺灣的危機與挑戰 》。台北:新臺灣國策智庫。
戴天昭、李明峻譯,1996,《臺灣國際政治史》,台灣文史叢書44,台北:前衛 出版社。
魏廷朝,1997,《臺灣人權報告書》,台北:文英堂出版社。街蕭新煌,1989,〈臺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〉,收於蕭新煌等著《壟斷與剝削:威權主義的政治分析》,頁9-32。台北:臺灣社會研究基金會。
蕭新煌,1988,《社會力─臺灣向前看》。台北:自立晚報社。
蕭新煌等著,1986,《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 : 歷史與社會的分析》。台北: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。
蕭新煌、張曉春、徐正光編,1986,《社會轉型 : 一九八五臺灣社會批判》,高雄:敦理出版社。
Ludwig Riess著,周學普譯,1956,〈臺灣島史〉,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,《臺灣經濟史三集》,頁1-36。台北:臺灣銀行。
Albrecht Wirth著,周學普譯,1957,〈臺灣之歷史〉,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,《臺灣經濟史六集》,頁1-84。台北:臺灣銀行。
Blake,C. Fred(1981). Ethnic Group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. Hawaii: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.
Jean Piaget (1970). Structuralism.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Chaninah Maschler, New York : Harper & Row .
Shepherd, John Robert (1995).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-1800. Taipei : SMC Publishing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表現成績 
30% 
係指上課出席、討論情況、作業等。  
2. 
期中考成績  
30% 
係指《研究報告計畫書》(期中研究報告) 乙份和口頭報告之表現。  
3. 
期末考成績  
40% 
係指《學期報告》(期末研究報告)乙份。 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09  主題:一、「臺灣政治史專題研究」課程簡介 二、如何寫好優質的「學期報告」。
教材: 1、 邱榮舉,2013,〈「臺灣政治史專題研究」課 程說明〉,台北: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。 2、 邱榮舉,2002,《學術論文寫作研究》,台北:翰蘆圖書公司。 3、 邱榮舉,2003,〈如何寫好優質的「學期報告」〉,台北:作者(講義)。
 
第2週
9/16  主題:第一講「臺灣人與臺灣政治史 」:一、何謂臺灣人 二、臺灣政治的幾個發展階段 三、臺灣人與臺灣政治史。
教材: 1、張炎憲主編,1996,《歷史文化與臺灣》,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 (76-100回),台北:臺灣風物雜誌出版社。 2、許介鱗,1996,《戰後台灣史記》,(三卷),台北:文英堂出版 社。 3、許介鱗,2001,《台灣史記》,(卷四),台北:文英堂出版社。
 
第3週
9/23  主題:第二講「如何學習研究臺灣政治史」: 一、史觀的提出二、 研究題目/研究目的 三、 文獻評論與研究問題 四、 研究架構/研究途徑/研究方法 五、 史觀與結構。教材: 1、邱榮舉,2002,《學術論文寫作研究》,台北:翰蘆圖書公司。 2、邱榮舉,2003,〈如何妥善處理「文獻評論」〉,台北:作者(講義)。 3、邱榮舉,2003,〈如何妥善處理研究途徑/研究架構/研究方法〉, 台北:作者(講義)。 4、 賴建誠,2004,《布勞岱爾的史學分析》,台北:桂冠。5、Jean Piaget (1970). Structuralism.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Chaninah Maschler, New York : Harper & Row .Ch1. 6、Blake,C. Fred(1981). Ethnic Group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. Hawaii: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. 
第4週
9/30  主題:第三講「臺灣原住民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臺灣原住民族 二、臺灣原住民在臺灣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三、評臺灣原住民與臺灣政治。
街教材:1、曹永和,1979,《臺灣早期歷史研究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 2、中川浩一、和歌森民男合著,1992,《霧社事件》,台灣研究叢 書T-29,台北:武陵出版公司。 3、李亦園,1982,《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》,臺灣研究叢刊, 台北:聯經出版社。4、潘 英,1996,《臺灣平埔族史》,台北:南天。55、周學普譯、Ludwig Riess著,1956,〈臺灣島史〉,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,《臺灣經濟史三集》,頁1-36。台北:臺灣銀行。6、周學普譯、Albrecht Wirth著,1957,〈臺灣之歷史〉,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,《臺灣經濟史六集》,頁1-84。台北:臺灣銀行。
 
第5週
10/07  主題:第四講「荷西政權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 何謂外來政權/何謂殖民統治 (一)荷蘭在臺灣建立臺灣第一個政權 (二)西班牙在臺灣北部建立新政權 二、 十七世紀荷蘭、西班牙在臺灣的殖民統治 三、 評荷西政權(兩個外來政權)與臺灣政治。
教 教材:1、石守謙主編,2003,《福爾摩沙: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》, 台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。 2、曹永和,1979,《臺灣早期歷史研究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 3、連雅堂,1984,《臺灣通史》,修訂校正版,上冊,台北:國立 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。 4、張炎憲主編,1996,《歷史文化與臺灣》,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 (76-100回),台北:臺灣風物雜誌出版社。
 
第6週
10/14  主題:第五講「鄭氏政權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何謂漢人政權/何謂華人政權 二、鄭氏政權統治變遷 (一)鄭氏政權在臺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 (二)鄭氏政權統治臺灣時期的治台政策 (三)鄭氏政權統治時期的臺灣政治。
教材:1、曹永和,1979,《臺灣早期歷史研究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 2、張炎憲主編,1996,《歷史文化與臺灣》,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 (76-100回),台北:臺灣風物雜誌出版社。 3、史明,1980,《台灣人四百年史》,上、下冊,台北:蓬島文化 公司。4、石守謙主編,2003,《福爾摩沙:十七世紀的台灣、荷蘭與東亞》,台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。
 
第7週
10/21  主題:第六講「大清帝國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 何謂滿清政權 二、 大清帝國統治臺灣 三、大清帝國對台的封山禁海政策 、臺灣現代化的萌芽:清末臺灣的洋務運動
教材: 1、戴天昭、李明峻譯,1996,《臺灣國際政治史》,台灣文史叢書 44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 2、許極燉,1996,《臺灣近代發展史》,台灣文史叢書48,台北: 前衛出版社。 3、史明,1980,《台灣人四百年史》,上、下冊,台北:蓬島文化 公司。4、朱德蘭,1988,〈清康熙年間臺灣長崎貿易與國內商品流通關係〉,《東海大學歷史學報》9。5、薛化元,1999,《臺灣開發史》。台北:三民。6、尹章義,1989,《臺灣開發史》。台北:聯經。
7、Shepherd, John Robert (1995).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-1800. Taipei : SMC Publishing.pp.105~134.
 
第8週
10/28  主題:第七講「清代漢移民的聚落形成與其經濟活動」:一、武力拓墾 二、平埔地權的流失 三、原住民的漢化與清皇賜姓。
教材:1、Shepherd, John Robert (1995).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-1800. Taipei : SMC Publishing.pp.137~236 .2、柯志明,2000,《番頭家》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。3、蔡淵洯,1985,〈合股經營與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〉,《師大歷史學報》13。台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4、吳學明,2000,《金廣福墾隘研究》(上、下)。新竹:縣立文化中心。5、薛雲峰,2008,《快讀台灣客家》,台北:南天書局。
 
第9週
11/04  主題:第八講「台灣史觀」的提出:一、分類械鬥與民變 二、朱一貴事件 三、木林爽文事件 四、戴潮春事件 五、中國史觀V.S台灣史觀:義民史觀、原住民史觀、客家史觀、福佬史觀。
教 教材:1、伊能嘉矩,1985,《臺灣文化志》(上卷)。南投:臺灣省文獻會。2、陳陳其南,2006,〈社會分類意識與土著化〉,收於氏著《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》。台北:允晨。3、劉妮玲,〈清代臺灣民變研究〉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專刊(9) 。台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4、莊吉發,1999,《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》。台北:南天。5、許達然,1999,〈清朝臺灣民變探討〉,收於臺灣歷史學會編,《史學與國民意識論文集》,頁41-211。台北:稻鄉出版社。6、薛雲峰,2009,〈臺灣客家史觀─以義民與1895乙未戰爭為例〉,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 
第10週
11/11  主題:第九講「臺灣民主國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臺灣民主國究竟是屬於什麼朝代 二、臺灣民主國的始末 三、評臺灣民主國在臺灣政治史上的重要性、貢獻及影響。
教材:1、黃昭堂著,廖為智譯,1993,《臺灣民主國之研究》,台北: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。 2、吳密察,1981,〈1985年臺灣民主國的成立經過〉,《國立臺灣 大學歷史學系學報》第八期,頁83-108。 3、施家順,1995,《臺灣民主國的自主與潰散》,2版,高雄:復文圖書出版社。4、薛雲峰,2009,〈臺灣客家史觀─以義民與1895乙未戰爭為例〉,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。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。
 
第11週
11/18  主題:第十講「大日帝國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 大日本帝國在臺灣的殖民統治 二、 臺灣總督府 三、 日本的治台政策 四、 日治時期臺灣的政治參與 (一)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(二) 臺灣文化協會 (三) 臺灣共產黨 (四) 臺灣民眾黨 (五)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五、 重要政治事件 (一) 北埔事件 (二) 西來庵事件 (三) 霧社事件 六、 評大日本帝國統治時期的臺灣政治。
教材: 1、矢內原忠雄著,周憲文譯,1987,《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》, 再版台北:帕米爾書店。 2、連溫卿著,張炎憲、翁佳音編校,1988,《臺灣政治運動史》, 臺灣文化系列001,台北:稻鄉出版社。 3、中川浩一、和歌森民合著,1992,《霧社事件》,臺灣研究叢書 T-29,台北:武陵出版公司。4、周婉窈,2003,《海行兮的年代: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》。台北:允晨。
 
第12週
11/25  主題:第十一講「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臺灣政治」: 一、 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 二二、 韓戰爆發與中國國民黨的改造 三、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臺灣政治 四、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臺灣政治。
教材:1、彭懷恩,1997,《認識臺灣-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》,中國政治 系列26,台北:風雲論壇出版社。 2、高立夫等(Palph Clouhg,etal.)著,劉壽琦等譯,1986,《外國人看台灣政治》,風雲政治2,台北:洞察出版社。 3、若林正丈著,吳密察審訂,洪金珠、許佩賢譯,1997,《台灣:分裂國家與民主化》,東亞國家與社會(1)台北:月旦出版社。4、蕭新煌等著,1986,《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 : 歷史與社會的分析》。台北: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。5、田弘茂,1989,《大轉型—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》。臺北:時報。6、黃俊傑,1995,《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》。台北:正中。
 
第13週
12/02  主題: 第十二講「二二八與白色恐佈」:一、二二八事件 二、 四六事件與臺灣政治 三、四六事件與白色恐怖統治 四、四六事件在臺灣政治史的意義、重要性及其影響
教材:1、吳文星編,2001,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「四六事件」》,計畫主持人:賴賴澤涵,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-五∼七0年代文獻專輯,南投:臺灣省文獻委員會。 2、〈四六事件回顧〉,《自由時報》,1999,4,4。 3、陳翠蓮,1994,〈二二八事件研究〉,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。 4、許介鱗,1996,《戰後臺灣史記》(第1冊)。台北:文英堂。5、邱榮舉、蔡政文、張炎憲、戴寶村,2008。〈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研究(1949-1952)成果報告〉,台北: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。
 
第14週
12/09  主題:第十三講「台灣反對運動」: 一、從「中壢事件」事件談起 二、中壢事件與臺灣政治參與 三、戰後臺灣的民主運動 四、中壢事件在臺灣政治史上的意義、重要性及其影響。
教材:1、艾琳達,1997,《激盪!臺灣反對運動總批判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 2、魏廷朝,1997,《臺灣人權報告書》,台北:文英堂出版社。3、彭懷恩,1997,《認識臺灣-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》,中國政治 系列26,台北:風雲論壇出版社。
 
第15週
12/16  主題:第十四講「美麗島事件與臺灣政治」 一、何謂美麗島事件(高雄事件) 二、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人權宣言 三、美麗島雜誌社/美麗島政團 四、國民黨統治:黨政軍警特合一/疾風集團 五、評美麗島事件。
教材:1、葉振輝編著,1999,《美麗島事件民間資料彙編》,高雄:高雄市文獻委員會。 2、黃富三編著,2001,《美麗島事件》,計畫主持人:賴澤涵,臺 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-五∼七0年代文獻專輯,南投:臺灣省文獻委員會。 3、呂秀蓮,1997,《重審美麗島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 
第16週
12/23  主題:第十五講「80年代社會運動與威權解體」: 一、中國國民黨/台灣國民黨 二、臺灣的政黨政治 三、臺灣的社會運動 四、李登輝政權時期的臺灣政治 五、評國民黨政權與臺灣政治。
教材: 1、彭懷恩,1995,《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》,台北:風雲論壇 出版社。 2、管碧玲,1994,《民族主義與臺灣政黨政治》,台北:作者出版。3、蕭新煌、張曉春、徐正光編,1986,《社會轉型:一九八五臺灣社會批判》,高雄 : 敦理。4、蕭新煌,1989,〈臺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〉,收於蕭新煌等著《壟斷與剝削:威權主義的政治分析》,頁9-32。台北:臺灣社會研究基金會。5、蕭新煌,1988,《社會力─臺灣向前看》。台北:自立晚報社。
 
第17週
12/30  主題:第十六講「民進黨政權與臺灣政治」: 一、臺灣的民主運動 二、論民主進步黨 三、2000年臺灣總統大選/臺灣政黨輪替 四、陳水扁政權 五、評民進黨政權與臺灣政治
教 教材: 1、艾琳達,1997,《激盪!臺灣反對運動總批判》,台北:前衛出 版社。 2、若林正丈著,吳密察審訂,洪金珠、許佩賢譯,1997,《台灣: 分裂國家與民主化》,東亞國家與社會(1)台北:月旦出版社。 3、陳芳明,1989,《在美麗島的旗幟下:反對運動與民主運動》, 台北:前衛出版社。
 
第18週
01/06  主題:第十七講「臺灣政黨輪替與兩岸關係」: 一、、臺灣政治民主化 二、政黨輪替 三、ECFA
教材:1、呂亞力,1988,《政治發展與民主》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 2、若林正丈著,吳密察審訂,洪金珠、許佩賢譯,1997,《台灣:分裂國家與民主化》,東亞國家與社會(1)台北:月旦出版社。3、張茂桂,2011,〈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後的政治、社會反應〉,收於《中國效應在臺灣研討會》論文集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。4、林宗宏、胡克威,2011,〈愛恨ECFA─兩岸貿易與臺灣的階級政治〉,收於《2011臺灣─香港社會學與社會意向研討會》論文集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。5、羅致政編,2010,《ECFA大衝擊:臺灣的危機與挑戰 》。台北:新臺灣國策智庫。